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科幻灵异 > 视频穿越时空后,我粉丝破亿! > 第49章 纸张上的文明(三)

第49章 纸张上的文明(三)

【中国传世的名画也有很多,写意的、写实的、人物的、山水风景的、花鸟鱼虫的……

史书总是惜字如金,文物也多为帝王将相所留,我们所能看到的往往都是上层阶级的生活,而普通百姓的生活却很少能被看见。

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却不一样,长达五米的画纸上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样子。

在千年之后,我们也能直观的看到当时不同阶级的服饰、出行、劳动、建筑、商业发展……】

天幕上,一张长长的黄色画卷清晰的呈现在众人眼前。

画中的北宋屋宇栉比,商船云集,百姓各居其业,颇为盛世之景。

百姓们看着农夫挑着担、码头的工人正在卸货以及茶馆里忙碌的掌柜和伙计,他们看着这些和自己一样身份的人,心中逐渐涌起几分莫名的情绪。

原来,像他们这样的普通人,在泥土里挣扎的人,也能被画进画里,传于后世啊!

【纸张的发展,带动的不仅仅是艺术,科举制也在造纸技术成熟后有了实行的基础。

这是封建社会下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不看出身唯才是举,大量的寒门子弟也能通过考试做官施展抱负。

不过可惜的是,随着封建王朝的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在帝王手中变成了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反而严重危害社会进步。】

秦朝

看着天幕,嬴政心里已经打算起了开科举的事宜,当然了,嬴政想的‘科举’和后世的科举肯定不是一回事,毕竟大秦的情况在这摆着。

和后世完全不同,没有书籍,底层人民能在几年之内把字认写的差不多就可以做个吏目了,而他想的科举是要面对散落民间的原六国的贵族官吏!

他现在不想着一口气做完所有的事了,慢慢来,第一步就是手中要有足够的吏目,也就是天幕所说的基层人员,有了他们,政令才能传播并解读给百姓。

他忍的已经够久了,最后再给那些没有眼色的六国遗民一个机会,学秦字考科举当秦吏就好好的活着,不肯学秦字的人当杀!

【而唐朝还有一项技术被发明了出来,这项技术与造纸术无比相配,那就是雕版印刷。

在木板上雕刻出文字,图画,在版上涂抹上墨,反过来贴上纸张,用滚筒轻轻一压,一页书就印好了。】

秦朝

看着天幕上展示出的刷墨印刷场景,嬴政怔了一下,随即生出了狂喜。

“真好!有了这个雕版印刷,朕能更快将秦律印到各地了!”

如此一来,他清理起六国叛贼就更加容易了,只要多给他一些时间,不到五年,对大秦归心的秦吏就能够逐渐成长起来,到那时,就不需要再忧心自己死后大秦再次陷入战乱!

汉朝

看着如此便捷的雕版,刘彻不由得深吸一口冷气,这个雕版印刷是很好,但这个他现在是真的没法用啊!

步子迈的太大,那些贵族世家是真的会疯给他看的!

算了,慢慢来!慢慢来!

【除了雕版印刷外宋朝还出现了活字印刷,虽然大部分现代人都认为活字印刷在古代更先进,但因为各种原因,哪怕是到了清末,印书还是多以雕版印刷为主的。

不过,即使是雕版印刷术,也给古代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碰撞,是一加一大于二大的。

隋朝灭亡后,唐朝继承了其三万七千卷书,再加上本朝的着作,最后达到了接近八万卷藏书。

北宋初期时藏书也在八万卷左右,不过很可惜真宗时皇宫失火,大部分的藏书都被烧毁,只剩下一些复印本存世,后来仁宗重建崇文院的时候,只剩下三万卷书了。

但与此同时,民间藏书也兴盛起来。

唐代的苏弁、韦述蓄书二万卷,宋代荣王赵宗绰的藏书七万多卷。明清时期,家中藏书达几万卷的人更是多以千计,甚至还有那些藏书多达几十万卷的家族。】

秦朝

听到这个数字,嬴政有些恍惚,“民间个人都能有几十万卷藏书……”

秦宫内珍藏的那些典籍,放在后世, 怕是连士人都能拥有的了……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坏事,若两千年下来, 人们还是用着竹简,穿着麻衣,万事万物与如今都没有差别,那么这样的后世,只会让他难以忍受!

【造纸和印刷的影响,除去使得书籍越来越多之外, 它还产生了一些有趣的影响。

我们之前说过,因为文字载体记载容量小,所以当时人们写字比较简练。

而文字载体记载容量变大之后,人们的书写也逐渐宽松起来,这使得白话也逐渐盛行,

而在语言的简化的同时,书写又开始有了韵律,格式的要求,大量惊艳的文章和诗词歌赋,也开始井喷,这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是王昌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的豪迈。

是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的自信自强。

是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的博大胸襟。

是白居易 “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 的坚韧顽强。

是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

是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气冲天……】

汉朝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好诗!有志气!”刘彻听到这诗就是眼前一亮,这般有志气的男儿,也不知生在哪个朝代,这合该是他大汉的子民啊!

唐朝

“一蓑烟雨任平生!”李世民叹息:“这般豁达之人,恨朕不能与其相见啊!”

此时的杜甫还是啃爹的豪气小青年,写的诗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一挂的,看着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颇有些摸不着头脑,原来他长大后是个这么了不起的人吗?

无独有偶,另一边的李清照也在看着那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深思,自己长大居然是这种调调的?

不过也还不错的样子,不愧是我!

【随着词语、韵律、格式的发展,古代的文章就开始往冗词赘句上发展了,朱元璋时,茹太素上书的奏折一万七千字,结果重点只有五百字,气得朱元璋直接给了他三十大板。

大臣们咬文嚼字好像很是高大上的样子,但当时的学子是真的苦,毕竟宋往后的语言习惯其实已经逐渐开始往白话发展了。

要知道,皇帝们都会说一些白话词汇了,像是赵匡胤面对下属求职时说的是“此官司职甚难做?依样画葫芦,且做且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