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综合其他 > 醉风楼笔记连载 > 醉风楼笔记(105)—我的写诗词历程(二)

醉风楼笔记(105)—我的写诗词历程(二)

记得高中时候学过一篇柳永的《雨霖铃》,我曾经为那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千古名句而感动,感叹人世间怎么会有如此凄美的爱情;后来学到苏轼的《念奴骄.赤壁怀古》,又为那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深深震憾,世间竞有如此豪情壮志,可歌可泣。奈何那时道法未成、胸中无墨,写不出一首词来。

诗词不分家,自从写诗后,我又研究起词来。写诗是写词的基础,诗写好了,词自然写得好。词又称为长短句,和诗不一样的是词没有固定格式,需要用到各种词牌,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怎么学写词,没有人教我,我从最简单的模仿开始,大量临摹前人的作品,从意境到技法,从构图到升华,受益非浅。比如这首《江城子—端午思母文》“初五大地喜气扬。粽飘香,已端阳。户户家家,庆盛世辉煌。江上龙舟竞赛忙。旌旗展,斗志昂。睹物思人忽心伤。想母亲,念亲娘。为盼儿女,不饮孟婆汤。来世再续母子情。奉高堂,好儿郎。”就有点模仿苏轼的《江城子》的意味。再比如这首《小重山—月下有悟》“月暗星稀寂无声,独倚小窗轩。已三更,往事如烟几成真。意不平,鬓角染霜尘。少时为功名,十载夏春秋。执尔三尺剑,畅悠悠,斩却情与恨。”我清楚的记得是模仿的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把自己放在作者当时的场景中,先点明时间地点,营造出荒凉凄楚的氛围,然后抒发心中的感慨,嗟叹年华易老,一事无成。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写词时确实是懵懵懂懂,君看连字数都对不上,少了两句话,而且用的是中华新韵,并不是词林正韵,呵呵。

这个时候写词技法谈不上,纯粹是模仿,跳跃性非常大,有时写景,突然就去抒情,有时刚写天边,突然又蹦到眼前,乱得很;题材也很窄,经常不知道要写什么,只能对着词谱,别人写桃花我就写桃花,别人怀古我就怀古,内容很贫乏、单调;词林正韵看不懂,只能用新韵,有时写出来像打油诗,反正是凑出了作品,是否真的好,我也不知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我试着在各个论坛发作品,湖北日报的东湖论坛是我上的第一个诗词论坛。这个论坛的版主是位老先生,时常在留言里指点一二,记得当时我上传了一首自认为写得不错的词,他在留言里毫不客气的指出了问题“词林正韵并不太难,经常写,自然就记熟了。写诗词切忌东一下西一下,有很多讲究,比如先写景、再抒情;或者先抒情、再写景;对景物的描写,必须遵守由远及近或者由近及远的规矩,更要层层推进,这样才有章法。”老先生一言惊醒梦中人,这不就和读书时的写作想通了吗?语文老师经常强调的写作技巧。从此我尝试用词林正韵写词,确实一回生、二回熟,写得多了就记住了。在技法上我非常注意,写作前先大脑构思一幅场景,远近一层层的写来,句未还不忘记抒情升华一下。比如这首《七律-登梁山》“云海翻腾骤雨收,梁山水秀细长流。林间杜宇闻声唤,谷底芳兰映眼眸。虹练长斜新佛寺,青烟飞袅藏经楼。天涯孤旅频相问,涤去心中几许愁。”就是在掌握技法后写的,您可以看到基本上按照我讲的由远及近、由景生情这样写的,先写远处的云海、远山,然后写稍近处的森林花草,再写更近处的佛寺,最后抒情升华。还有这首《定风波》“迟日残红霞满天,桃花十里尽芳芊。翠竹参差廊桥下,如画。兰舟掩影水萍间。堂燕争春云起处,朱户。吴姬驿馆弄丝弦。借问此川何地有?回首。东风一任柳成烟。”也是如此,先写远处红霞、再写近处桃花、翠竹、舟桥燕雀,最后描写佳人,最后一句升华,画面生动、层次感极强。

为了提高自己的诗词水平,我跟自己订了个计划:每天必写一首诗词,不管是小令还是长调,而且题材不限。写景的、抒情的、怀古的、送别的、闺怨的、架空的等等我都写过,但天天写确实没有更多的题材了,如何突破,我曾经苦苦思索,跑到论坛里去寻找题材,翻书看前人的作品看能否提炼出观点来,那段时间很是烦闷,直到有一天看到苏轼的介绍“万事万物皆可入诗词”,顿时眼前一亮,以前以为阳春白雪才文雅,没想到下里巴人也是诗,苏轼的意思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写进诗词里面去,各种各样的观点,不管是粗俗还是文雅也能被诗词接受,比如苏轼的这首《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详尽的讲述了苏轼晚上喝酒回来碰到家童睡着进不了门的情景,语言浅显,十分易懂,并没有很文雅的词语,就是说的大白话儿“我出门喝酒回来,好像是三更了吧,家童打着很大的鼾声,敲半天也没听到,没办法,只能杵着拐杖听着江流声。”我细细品味苏轼的写作技巧,注意应用到我的写作上来。这首《月当厅—月夜思怀》“酒后但觉亭园静,金波玉影,斜照西楼。踱步石堤,杨柳最是轻柔。时有露风扑面,向来时、雾起燕沙洲。渐知晓,红枫黄杏,已至深秋。天涯过客何人问,恨长江、默然无语东流。过往莫提,多少旧事终留。曾记昔时负雄志,却今嗟叹岁悠悠。空怅惘,心思起,择日醉兰舟。”就运用了这种写法,上阙写得酒醉后在庭园里看到的情景,下阙由景再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