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都市言情 > 农民有声的历史记忆 > 第31章 夏收夏种

第31章 夏收夏种

当我们放假的那天起农村,夏收夏种的战局早已全面铺开,农村处处呈现出,奔腾急,万马战犹酣的生产场面。人们热情的劳动场景,直接感染着每一个即将成年的学生。

我们是劳动者的真正接班人,我们不能例外,必须自动请缨。队长说今天下午先休息,明天起再看看什么工作,适合你们做再下结论。

那天下午母亲叫我帮她收拾门前晒干的稻草,她说收好了,晚上又有新的稻草分下来,又要晒几天才干。这可是牛的主要粮食,可不能掉以轻心,到了下午四点,在母亲的指导下。

我先将整个门坪的干稻草,收好一小堆一小堆,由母亲绑好一把一把。我再将一把一把收到,一个既干燥又通风的地方保管好。这可是牛的生命线,母亲还称赞我做事干净利落,动作敏捷。

我很快把活干完,搬了这些稻草很多人都会引起皮肤过敏。我就是其中一个。我干完活全身痒死了,马上跑去小溪里洗净才免受皮肉之苦。

老人说稻谷浑身都是肉眼看不见的毛,虽然稻谷打下来了。但谷毛仍然沾在稻草上,所以谷毛沾到稻草上很难掉下来。

人的皮肤碰到谷毛,就会产生皮肤过敏症。这也是书本上无法找到的答案,也是老农才有的知识。所以在农村很多方面,都必须向老人们学习。这些知识都是中华五千年之文化的结晶,一切都必须从零学起。才会让青少年一代强过一代,为中华崛起不断地增强后备力量。

到了晚上我跟着大哥大嫂和姐姐到打谷场上,那个时候给稻谷脱粒全都是用人工。一把一把将稻穗上的谷子打下来。那时候的农民的很多农具,还是老祖宗沿用了千百年的。

客家人叫禾石板,他是用花岗岩石做成的。一般一块有宽六十公分,七至八十公分高。厚度有十二公分左右,一块禾石板重量不小于一百斤。

它在边沿下来十来公分处凿了一个洞,大人可从此洞两只手伸进去,左右手指相互扦紧。将石板在胯下提起来,往前慢慢一步一步移动摆放好。它还有一个小石墩给石板当靠背,这样才稳当。

像我们生产队有四五套禾石板,摆放好之后所有能出工的劳动力,都自觉地为集体出力。当然要在家有小孩需要照顾的例外,像我们这些小学生也可以学着大人打禾。

那时候是以一担一担禾计公分,你跟着你家大人,从他认定的禾担里抓一把去脱粒。但稻草上的谷子要彻底脱干净,否则大人就会骂你。双手用力抓紧禾头上,举得高过人头,狠狠地将禾穗打在石板上。一般一抓打在石板上三至四次,谷也全掉光了,这样才算完成了一次脱粒。

每当农忙季节都是白天割禾晚上打禾,不管多晚都要将白天割回来的,彻底处理干净稻谷入仓才收工,这是不用多说的规矩。

还要将稻草分给各个养牛户,这个现场彻底处理干净,明天的生产才能正常运行。这是农民内心的规矩,谁也不会吭声,一切处理妥当也就自然离场休息。

这些落后的禾石板到了一九六八、六九年就全面消失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快速的进步,都用脚踏打禾机代替了。

那天晚上我家四个挑稻草,每人跑了两回。把它晒开了才冲凉休息,时间就十一点了。

第二天早饭后,队长叫我们这些学生,各人带好工具。将生产队肥料仓的有机肥,担到红薯地选一个地方堆好。大人们一大早都在种红薯的地里挖垅去了,当我们挑肥到那里时,他们都做了有两亩地的垅。

大人教我们将挑来的肥放在垅的中间,要将肥放均匀。然后大人再将边上的泥用锄头铲起来,拉至两边一样高。这样的红薯垅从头至尾,都在一条直线很好看。

队长号召大家加把劲,争取在今明两天把这四亩红薯地做好,这两天还不会有雨。我们抓住了最好的时机,也正好又碰到学生放假也帮了大忙。

大人说种红薯的地,要求首先要有七成干燥,它是当禾苗抽穗后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生长。增加谷粒的饱满成熟,禾穗达到有七成以上转黄时,就要进行排水。

到收割完水稻再进行犁地耙地,干到一定程度才好做成一垅一垅。假如下雨还未做成垅,会增加很多麻烦,所以人们要与老天抢时间。争取未下雨之前做好红薯垅。做完了再碰到下雨那就妙哉,下雨种红薯会生长得更快更好。

经过两天全队社员们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红薯地的挖垅工种。到了第三天天气终于转阴,队长号召各家按原定的数量将薯苗割好,全队男女老少都积极投入抢种薯苗。

那天的劳动场面热闹非凡,真正到达男女老少齐上阵,你追我赶抢速度。老人在拣薯苗,略年轻点的手托一大沓苗从垅头放到尾。

中青年妇女扦种薯苗,她们一手拿没柄的秧铲往垅中间扦,一手将薯苗往土里扦。不停地扦种一会一垅,一会又一行,扦完这垅过那垅,扦好这行转那行。

男人们挑着射桶,往两垅刚扦了苗的垅上淋水。我们生产队每逢遇到这种场景,都做到关心社员的生活,有两个人挑来四大桶绿豆糖水。这些凉茶类的糖水见者有份,体现出了十足的人情味。

那时候我们生产队的人,都不显得特别饿,糖水送来了。也陆陆续续有几个轮着去喝一碗,又回到原地继续战斗。我们生产队人心很齐,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也只有人人这样做,大家这样想,才有可能过上好日子。

经过全队社员们和男女老少的努力,经过一天半的共同奋斗,终于完成红薯的栽种。大人们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但是夏收夏种确实是一年最忙的季节。

大人们又在准备抡扦大暑禾,老人说大暑扦下去的禾苗谷穗会更长,谷粒也会更饱满。老人说要在大暑季节前后三天,扦下去才叫大暑禾,提前或滞后都不算。这也是老农的经验,也是世代传承下来的知识。

队长说下午全队社员,和全体学生都去拔秧苗,准备明天开始抢扦大暑禾。我们第一次去拔秧苗,跟着大人一起去看看,边看边学估计也不会有难度。

到了下午全队社员和同学们,一齐开赴目的地。那里就是我们屋对面山的后面,叫坪托里。到了这里我们才知道,有十几块旱地总面积大约接近三亩。这些地几乎接近山顶,是名副其实的旱地。

但当每一年到了立夏小满季节雨水充沛时,都会将这些地边沿围好就能装满水。再用牛耙好这些地,到了小满季节播下谷种,所以到了今天就有了这秋季秧苗。

我们到达目的地,大人争先恐后找好个人的位置。就开始了紧张的拔秧,大人很快拔了一大把,抓住秧苗中间往脚上踢几下。意思是敲掉秧头上的泥,再往平地上把秧苗整齐,然后用稻草扎好。就变成一个一个秧苗把子了,我也看一下就会了,大嫂还说我做得很好。

拔这种秧苗的人两脚与肩同宽,向前弯腰双手紧密配合好。抓住秧苗往自己胯下向后拔,抓几把手上的感觉就知道,足有一把秧把分量时,就站起来将秧苗在脚尖踢几下。

去掉秧苗头上的泥,也就完成了一把秧苗。随后我紧跟大人的脚步,也是拔几下就一大把,扎好一把又一把。这样的秧把又不要太大,又不要太小,适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