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梦斗康麻子 > 第60章 打都不用打了

第60章 打都不用打了

而且这会让我们装填子弹的动作更加繁琐,增加了装填的难度。

我在研究步枪的准确度的时候,还发现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子弹的规格。

除了我从我岳父工厂特地挑选出来的100多根内径非常接近的枪管,现在我手头的其他的步枪口径是参差不齐。

至少要准备四种口径的子弹,才能和现有的枪膛的口径大体匹配起来。

而如果要想让所有的步枪达到最好的射击状态,那就至少要准备出来11种口径的子弹。

你说这可能实现吗?

最终我还是在论坛当中寻找到了一种难度不太高的解决方案。

那就是圆锥形底部扩张弹,也叫米尼弹,也有叫米涅弹的。

这个玩意儿制作起来相对来说也难度不高,就是拿把专用的钳子夹一下的事情。

让城里的铁匠制作了一堆钳子,钳子上面有个凹槽,另一边有一个比这个凹槽小一号的凸起。

把一两重的铅锡合金弹放到这个凹槽里面,然后拿钳子一挤。

就制作出来一个像半个蛋壳一样的米尼弹。

找了几支步枪,实验了一下,发现和那些大神们预测的差不多,使用这种尾部扩张的在滑膛枪当中使用的时候并不能增加射程。

不过,大神们预测枪的准确度还会下降,因为不是球型的子弹会翻滚,影响弹道,我倒是没有特别的感觉,因为本身原来就打不准,现在还是打不准。

但是我测试火枪在20米距离的威力的时候,这种尾巴可以扩张的子弹,明显要比球形子弹威力更大一些,这就证明子弹的初速似乎更高了一点。

不过这些问题都不是我所关注的,我所头疼的子弹的规格大小问题,在这把钳子的作用下解决了。

用这种底部扩张弹,因为在开枪之后,子弹的底部会扩张,所以就能够比较密实的和枪膛贴紧,能够增加气密性。

这样一来,子弹的直径和火枪的内径只要差别不是太大,在开枪的瞬间,尾部能够和枪膛贴合,那么气密性基本就能有保证,不用专门准备不同规格的子弹了。

而那些口径相差太大的火枪可以在那把小钳子上做点手脚,让铁匠专门给那些口径太小或者太大的火枪制作专门大小的凹槽。

一下子就把我们后勤部门头疼的子弹的直径问题基本解决掉了,在开战之前,每个火枪兵提前给自己用钳子压出十几颗子弹备用就行了,发放弹药时也不用一颗一颗的在枪口上实验。

至于精准度下降的问题,根本就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

我对这种大火枪的射击距离要求是在50米以内,最好是在20米以内开火。

我从来没把火枪当成一种远程武器来使用,我是把它当成近距离的重锤用的。

就现在的射击精准度,网上看到的西班牙大火绳枪的杀伤距离能到300米,我确实用这种大火绳枪进行过测试,还不止一次。

最终根本就没测试出来,它的杀伤距离到底是多少米?

因为在100米以外安装的目标,根本就没有一个被打中过,那怕用两米乘两米的大靶子照样打不中,所以它的杀伤距离也无从测试。

当然,测试的数据多了之后,肯定会有一枪能蒙到靶子上,但是那得花钱和时间呢!

我只测试了100多次,就放弃了,就算他到300米的距离,子弹还有杀伤能力,但是你打不中就白扯。

至于网上讲的膛线的问题,我根本就没有考虑,就现在我能掌握的工业水平,也就只有我岳父的工厂可以在枪上弄个膛线,但只能是直线的。

在枪的内膛搞出螺旋形的膛线,目前还没有什么办法。

子弹上的闭气沟槽的问题先不想了,那也就是另外一把钳子的事,但是我手下的这群铁匠们做不出来那么精细的小钳子。

而且一个火枪手出动的时候,带着两把作用不同的钳子,很麻烦,还是等到这次战斗结束之后,好好的设计一下,制造一个能够一次成型的小装置吧!

也就不到15天的时间,我任命的县衙里的那群官员们,就把各种物资和人员都给我准备好了。

而且从海口给我运过来完成了初步训练,但是某些能力不合格的被淘汰的于家军的新兵。

这些新兵和老兵混合在一块进行几天的合练之后,我手下的这400多名的精锐士兵看着气势已经很不一样了。

我正准备挑个时间,带上炸药包,去吴川县的县城看上一圈,看看能不能把城门搞开,给我自己占上一个知府衙门。

海口那边的于将军派人给我送了一封急信,信里实际上加了两份材料。

一封信当中写的是吴三桂已经举旗造反了,开始和清军作战,近期不要和吴三桂有什么冲突?让他认真的和康熙掰手腕。

这封信是从南京转过来的,这个事情应该都发生一个月了。

第二封信是于将军写给我,信里写的信息让我瞠目结舌。

这封信告诉我,尚之信把广州城给围了,逼着他老爹造反。

而尚可喜被这个康熙洗脑了,坚决不同意他反叛他这个小皇帝。

父子两个现在正在广州城下对峙,于将军建议,我这段时间不要有什么军事动作,让那父子俩好好PK就行。

等到晚上,周小欢偷偷的提前起床,在电脑上查询了一番。

发现尚可喜和尚之信之间确实还发生过这么一回的事,当然时间点和这个世界的时间点是不一样的。

人家儿子打老子,咱就不能去拉偏架了,老老实实在一边嗑着瓜子看热闹就行了。

而且铜鼓县那边也传来消息,基本上十天半个月就会出现的清军,已经有一个月没出现了。

通过里面的卧底传达的消息,大部分的部队都在往广州方向调,看样子这爷俩好像真打起来了。

看样子这吴川还暂时不能动了,已经集结起来的部队,又通知他们解散,不过每人发了20个铜板的劳务费,相当于一天一个铜板,谁让我耽误人家干农活了呢?

这不用打仗了,就赶紧跑到铜鼓县,给那群辛辛苦苦的老秀才们发了一圈的委任状。

让这些顶着风险也要在城里主持工作的秀才扶上了官位。

铜鼓县的秀才们确实不容易,真的是一穷二白的,硬是靠着一股气守住了县城。

换那些胆小的,清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就已经投降或者逃之夭夭了。

他们靠着一群只进行过队列训练的团练士兵,硬是顶住了清军的压力,虽然清军没有真正的攻城,但问题是如果万一清军攻了,就得靠削尖的竹子和清军对抗了。

我跑到铜鼓县县城的时候,真的觉得他们太不容易。

在几年前被我几乎给搬空了的铜鼓县的县城,现在人装的满满的,基本都是城市周边的那些乡村里跑过来逃难的人。

但是人虽然很多窝棚大的满满当当,但是街道并不显得脏乱。

走过窝棚区的时候也没有明显的异味,这就证明城里是有人管理的垃圾之类的东西也是定期清理的。

窝棚里住的大人小孩也没有现出凄苦之色,小孩子在各个窝棚之间追跑打闹欢声笑语。

看样子是没有挨饿,那几个老秀才还是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的。

等去看了一下,负责保卫工作的团练士兵,真的和石鼓县差的不是一个档次。

铜鼓县的团练基本没有身上有铠甲的,除了手里一杆长枪之外,剩下的唯一装备就是一个相对来说厚实一点的斗笠。

而手里的那杆长枪也是近期石鼓县和于家军支援给他们的。

在三个月之前,他们手里大部分拿的还都是削尖了的竹棍。

我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我们两个县已经有200多名秀才,每一个秀才都训练了50名的团练。

加起来之后得一万多人,而这一万多人真正有装备的,也就是石鼓县最早训练的那批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