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梦斗康麻子 > 第24章 细节决定生命

第24章 细节决定生命

当火药车跑远之后,我就知道这一次我想的办法已经失效了。

我和旁边站着的罗总兵对视一下,罗总兵也没说什么,只是长叹了一声,又看了看远处的敌人的炮兵阵地,转身就向城下走去。

而我看了看存放在城墙上的几十只已经装填了火药的竹竿,决定不能浪费了,还是要把这些装了火药的玩意儿发射出去。

反正在安徽这潮湿的地方,如果不用的话,里面装的火药很快就会发潮了。

毕竟我们制造这些装火药的竹竿的时候,就没考虑防潮的问题。

我正想着如果把我们这些大型腹弩也像弓箭那样,向斜上方45度发射的话,这个射程能不能够到远处的清军的营地?

远处突然听到了好几声爆炸声。

同时,看到清军的火炮阵地上是一片火光。

到处都是着了火的人疯狂的奔跑,他们的惨叫声,连我们距离将近200米的城墙上都能隐隐约约的听到。

我仔细的看了看,都觉得有点诧异了,平地着火,又没有什么燃料,为什么这一大片都着了?

后来俘虏了两个幸存下来的清军炮兵,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防火条令执行的不好引起的问题。

正规的符合标准的火炮装填流程,实际上是没有散装火药。

应该是拿一个丝绸包裹的火药包,这应该是提前弄好的。

塞在炮口里,然后再装填炮弹,再用一个非常尖锐的锥子从点火孔插入炮管内部。

把塞在炮膛里的那个火药包刺破,然后再灌上点火药或者塞进一根导火索。

最后点火!

而实际的作战当中,没有哪个奢侈的炮兵,舍得用丝绸包裹火药。

就算是炮兵舍的,领导也不舍得,这些丝绸穿在身上,多好啊!

所以,在战场上,士兵们往火炮里装火药的时候,都是拿铲子往炮口里铲。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有遗漏,撒出来不少,而且还有炮兵们故意撒掉的。

为什么这群炮兵会浪费火药呢?当然是为了减少劳动量,少开一些炮,还有很更重要的就是安全。

在开炮过程当中,如果浪费掉一些火药之后,一天当中就可以少开一两炮,开炮的间隔中间就能多休息一会儿。

而至于安全,那就是一个从火枪火炮出现开始,就一直存在的问题。

从火枪、火炮出现开始,炸膛的问题就一直不可避免。

别说是在清代,明代,就算到了一战时期,二战时期,甚至到了21世纪,武器炸膛的问题都还无法避免。

而目前的金属冶炼水平和铸造水平,火炮炸膛的事故,那就是更加频繁。

而火炮炸膛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火药产生的压力炮膛承受不住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那就是增加炮身的坚固程度,但是火炮已经生产出来了,炮身的质量已经定死了。

这种情况下,想要保证火炮不炸膛,就只有减少火炮内部的膛压。

虽然这些没有多高文化的炮兵不知道膛压的问题,但是他们知道火炮炮膛里装的火药越多,那这个火炮就更加容易炸膛。

还有一个小技巧,那就是不要把炮弹和火药贴的太紧,这样虽然炮弹飞出去的力量速度都减少了,可是火炮炸膛的概率就小了很多。

减少每次装药的数量,减少开炮的次数,并且让炮弹和火药压的不那么密实。

其实操作很简单,就是在装火药时,本来是要装三铲子,但是每一铲子都满满的,冒尖。

但是铲起来时,抖得狠一点点,装到炮管里的就不满一铲子了。

抖下来的火药都撒在地上,实际加起来,进入火炮炮膛的火药就只有两铲子多一点了,用木棒压实火药和推炮弹的时候,用力再小一点。

所以满清的炮兵这么一操作,减少了火炮炸膛的风险,实际上减少了火炮的威力。

我们的城墙能撑到现在,真得感谢这些炮兵。

但是现在那些炮兵为了不让自己的火炮炸膛做的小动作,现在却成了他们的催命符。

每天他们洒落在火炮周围的那些火药,为了防止被引燃,同时也为了不让军官们发现,炮兵们都会把地上的那些火药踢的散开,弄些沙土进行掩盖。

如果只是打上几天的仗,他们这么干是没问题的,火药掺上一些沙土之后被引燃的几率就会减少很多。

但是这场战斗已经打了十几天,关键是这些火炮从开战开始就没挪过位置。

每天都有好几大铲子的火药洒落在火炮的周围,积攒了十多天之后,火炮周边一定范围内的沙土都变成黑色的了。

因为已经掺入了太多的火药。

现在那些想打火药桶,却打偏了的冒着烟的竹竿,有几根成功的把火炮周边的这些掺了足够浓度火药粉的沙土给引燃了。

这是我后来分析出来的结果,而当时我都看着发蒙了,突然,一大片土地就冒起了一片火焰。

这是谁施展魔法了吗?平地就着火?

还是天然气泄露了?要不发现石油了?

而一片土地燃烧起来之后,很快就被那些身上着火,四处乱跑的炮兵把更多的火炮附近的泥土也给点着了。

火药这个玩意儿,实际上燃烧速度快,但是燃烧的时间并不长。

也就是燃烧了那么一下子之后,就只剩下黑色的烟雾了。

但是这些火药却成功的把站在炮位附近那些炮兵给点着了很多。

而这些身上着火的炮兵,有些反应快的在地上翻滚。

而更多的是拼命的向远处奔跑。然后把更多的火药给引燃。

还是这个时候听到爆炸声的罗总兵像这兔子一样,又窜上了城墙,往外看了两眼之后,大喜过望。

“周秀才,周秀才!有你的,成啦!成啦!”

他马上又大呼小叫的向城墙下面跑去,这是要让躲在土门洞里的士兵出击,去攻击那个对我们危险系数最大的火炮阵地。

我们组织的这100多人的敢死队战斗力还挺强,而且运气还挺好。

他们冲出城门的时候,正赶上火炮阵地是浓烟滚滚,但是地上的火药已经基本都点完了,没什么危险。

而还有很多受了伤的炮兵,身上着着火,到处乱窜,离炮兵阵地不远的那些负责警卫的部队也不敢靠近,生怕殃及池鱼。

等到我们的士兵冲过去用钉子把那些火炮的火眼全给钉死了,烟雾散开一些之后,周围的那些清军才发现,有明军混到了他们的队伍当中。

而完成任务的敢死队员们已经连滚带爬的向我们的城门跑过来了。

别看这支小部队出击的时间不长,但是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几乎所有的火炮都被他们砸了几锤子。

那些红衣大炮基本上都不能用了,而那些大型的佛朗机炮也被这帮人把很多的子铳给拿跑了。

太沉的拿不走的,也用锤子使劲的砸几下,有些被砸变形了,没法放到炮膛里面去了。

这样一来,清军能够打响的火炮也就剩下两三门了,基本上对我们的城墙不构成威胁。

而那个被马拉跑的火药马车,最终也炸了,而且是在大营的门口附近炸的。

不但把清军的大门给炸掉了,还炸死了20多个人。

最可恶的是,被炸飞的火药桶又引燃了大营里面的好几个帐篷。

整整一天的时间,清军什么事都没干,就在救火救伤员,还有清理一片狼藉的营地。

第二天已经没有大量的火炮攻击我们的城墙了,恼羞成怒的清军指挥官派出士兵开始扛着云梯进攻。

这个工程可不像前些天完成任务似的进攻了,士兵的拼命程度和进攻的人数成倍的增加。

我们的城墙顿时就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虽然我们占据高位,但是很明显,弓箭手我们不如清军的多,也不如清军的精锐,火枪手也一样。

那些肉搏兵就更比清军要差劲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