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武侠修真 > 仙道良善人 > 第十四章 阳石山

第十四章 阳石山

翌日晌午,一路遁逃的苏宿终于缓过神来。

自他昨晚中夜至现今,已约有六七个时辰,这一路上他避开周遭水域,从清水城一路向西,此刻已遁出约三四百里路了。

幸得他已踏入修行,炼气境修士虽说不会飞行,但翻山越岭却如履平地。

故而路途如此遥远,他也不见丝毫疲惫。

只是,现在他虽已脱离清水城范围,但仍在清洪城界之中。

他不知道水君三夫人对他有多大兴趣,而此事中能关联到的最大人物,便是清水河君。

而清水河君又是清洪龙君之子,一念之下,便是整个清洪城界都不好多待了。

虽然苏宿也能想到,自己多半是有些杯弓蛇影。

毕竟那三夫人,也只是派了族中的两个炼气巅峰,而不是选择用水君的筑基门客。

说不得只是三夫人自己稍感兴趣而已,清河水君都未必知道有这么回事。

但终归是以防万一,再说苏宿现在孤身一人,天地之大,何处皆可去。

说是逃遁,又何尝不是远游了。

只是一直未见有追兵追来,他的脚步便慢慢放缓了起来。

其后两月间,苏宿便在南境一路远游。

一路上,见有名山美景便多歇两日,见有乡镇集市也热闹一番,甚至后几日还捡起了老本行,在乡野中驱邪除祟,岐黄祝由。

只是此番不收人钱财,也未在人前显露法力,避免过于招摇从而引来道院监察弟子。

就这样,苏宿于山野之中感悟自然,于乡集之中体验人文,渐渐的,原本由于急功近利导致的练气九层壁障,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的破开了。

待苏宿发现后,脸上难掩喜色,此番突破至练气九层,只待稍加稳固境界,待其圆满后,便可再进一步,开始尝试筑基!

如此说来,那寻找五行气根的事,也该提上日程了。

于是苏宿放弃了继续漫无目的的远游,开始关注起周遭的地界城池来。

他拿出先前在水君宫坊市中购得的《东洲山川记事》。

这段时日先是忙于修行,后又慌于逃遁,实在是忘记了此物。

随后苏宿在查看中,发现此书不止记录山川地理,还多夹杂各地传闻轶事,虽看得出来撰写之人修为不高,但就这份游历异闻也值得夸耀一番。

细细查看后,苏宿得知了现在所处城界的信息。

此地被称为云阳城界,在清洪城界以西,连同主城一共一十三座城池,算不得什么大地方。

而相距苏宿最近的一座城池,便是这云阳城界的主城——云阳城了。

书中记载此城城郊有座阳石山,其中有神龙池,相传上古时,有位云阳先生养龙于此,最后乘龙飞升,于此留下道统,此城便因此得名。

苏宿对此不置可否,古籍中记载的飞升之事不可胜数,但方林羽也曾与他闲谈过。

说修道飞升,古来无几,道院中往上几万年的典籍记录,对飞升之事都少有描述,极少几例也具是语焉不详,谈不上一定。

故而苏宿对此传闻记载,也只是一笑而过。

-----------------

等苏宿进了云阳城,闲逛了一圈才发现。此城虽为主城,但其规模繁盛却与清水城差不多。

而清水城在清洪城界诸多副城中也只位列中上流,如此看来,这大城与小城,区别真是千差万里。

待苏宿在城中继续闲逛了几圈后,终于发现,此处除去城主府外,其余地方并没有修行人的痕迹。

于是苏宿也熄了心思,随意找了家看起来还不错的酒楼,准备安稳的吃个饭。

此酒楼进来后,算得上是人声鼎沸,他随意选了个边角座位,点上些酒菜,开始了胡乱吃喝。

当然,苏宿也并非全为吃喝而来,酒楼本就是消息混杂之地,各种小道消息杂传。

在苏宿有意地引导话题后,也是打探出一些有关仙家的传闻消息。

只是这些消息,听着一个比一个唬人,细纠之下,其实也没几条有用的。

苏宿在脑海中稍作挑拣,便将其中讲的最煞有其事的几条选了出来。

然后苏宿发现,这几条消息都有一个特点,事发之地全都是围绕一个地方——那便是城西的阳石山。

这便勾起了苏宿的兴趣,照这么看,这阳石山说不得还真有点门道。

接下来,苏宿眼见此地再无感兴趣的消息,便吃饱喝足后,兀自出了城,一路朝西去也。

-----------------

终是在斜晖之时,苏宿来到阳石山脚下。

站在山脚,他自下往上而观,发现这阳石山颇有些高度。

不过与一路上见过的高山险山相比,还是有些不够看。

若与昔日见过的离孤山比起来,更是显得小巧玲珑。

好在此地地势平缓,虽称不上平原地带,但周遭山丘却也着实矮的不行。

故而这阳石山在映衬之下,便显得鹤立鸡群起来,

若说能引来仙家垂青、遗留道统,倒也能有几分说法。

苏宿眼尖,瞧见半山腰隐约露出半点飞檐勾角,此时渐近黄昏,山脚下也无居所,说不得前去借宿一番,兴许能撞见一个半个同道之人。

山脚自有碧青石阶,蜿蜒而上,苏宿拾阶缓步而行,片刻后,便行至半山腰处。

此处青石台阶已尽,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偌大的道观,其门庭上牌匾挂着甘泉观三个大字。

先前于山脚下看到的飞檐,大抵便是此观了。

待苏宿走近一看,方才发现此道观虽大,却显的凋敝。

牌匾上的甘泉观三字,几乎连金粉底漆都消磨殆尽。

道观大门宽敞,可见其原本气宇轩昂的底子,只是门扉之上,多有剥落,间杂蛛丝,想来香火萧索啊。

苏宿上前叩动门环,不多时,一位老道推开大门,询问其来意。

苏宿自称游山玩客,见阳石山葱郁美景,便贪玩一时,不料误了时辰,此刻天色渐晚,不易下山,只得求宿一晚。

老道见苏宿言辞恳切,不似作假,见其打扮也是正经人家,故而便许了苏宿的请求。

只是老道答应时,身后忽然传来一小声嘀咕,细若蚊呐,微不可闻。

好在苏宿修行后,耳聪目明,却是听的真切:

“平素香火无人供奉,近几日,怎地这么多人。”

其音软糯,不像成人,更似幼童之音。

待苏宿走进观内,果然在老道边上发现一个小孩。

与老道一般打扮,身着道袍,挽发髻戴玄冠,尤其一双小脸蛋,粉雕玉琢,尤显可爱。

那道童一见苏宿入了观门,便躲在老道后面,露出个粉嫩小脑袋,偷偷打量着这借宿的外客。

当其发现苏宿也正瞅着他时,便抓着老道道袍下摆,略略略做了个鬼脸后,害羞地将头躲了回去。

其可爱之态,顿时令苏宿忍俊不禁。

老道见此,对小道童轻微呵斥几句后,转过身来,对苏宿表达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