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都市言情 > 太医附身,我成了国医大师 > 第92章:温热病

第92章:温热病

这就如同他读大学的时候,他对于大学那些社团并不熟悉,班长突然把他带到某个社团里面,直接让他加入进去。

陆长清怎么可能直接答应呢?

“唐会长,赵老,我还要想想。”

陆长清直接说道。

想想?

唐祖贻很惊讶,其他温病学派的成员也是很惊讶。

陆长清居然没有答应下来。

东海温病学派也不是想加入就加入。

如果没有正式成员的推荐,或者是理事和会长,副会长的推荐,根本是很难进来的。

这也是属于他们的一个利益团体。

陆长清看到周围那些老中医的眼神,他也没有尴尬。

光明医院那个正式编制,陆长清都直接拒绝了,这个温病学派协会的正式成员又算得上什么?

而且,他现在跟着孙逸鸿学习中医,对于他来说,并不属于中医那一派的。

陆长清只是说想一想,完全是给赵祖焘面子。

而不是直接拒绝,到时让赵祖焘难堪。

此时在这些老中医看来,陆长清是赵祖焘的弟子。

“唐会长,那让长清先考虑考虑。”赵祖焘说道。

他也是有些后悔,刚刚没有和陆长请说清楚。

对于陆长清,赵祖焘是越来越看不懂。

但是,赵祖焘想到陆长清对于光明医院的正式编制的拒绝,他就知道陆长清和其他人还是有些不一样。

“也好。现在全国温病学派总协会的精神,我们已经传递结束,接下来,我们相互交流。对于我们各位的医术也是有进步。”

接下来,就是各大老中医谈自己遇到患者,还有相关的医案。

陆长清听得很清楚,孙逸鸿听得更清楚。但是,正是因为那样,孙逸鸿觉得这些所谓的东海中医界佼佼者,这些人的中医术在他看来,也仅仅是那样,和真正的名医还是差远了。

“长清,虽然你还不是我们的正式会员,不过,大家分享了各自的医案,你也谈谈你的见解。”

见解?

陆长清看到周围的老中医又看过来,不知道是在笑他,还是在鼓励他。

“既然各位来自温病学派,温病学派涉及理论众多,那我就谈谈温热病。”

“《全生集》曰:自霜降后至春分前,天令严寒,水冰地冻。其杀厉之气,人触犯之,即时病者,为正伤寒。若虽冬月而天气温暖,感之则为冬温。如至春分节后,天气温暖,感之而病者,为温病。若虽至春分而天令尚寒,人有感寒而病者,亦伤寒也。若夏至后,天道壮热,人感邪而病,其脉洪大,为热病。若四五六七八月之间,天道忽有暴寒,人感之而为病者,乃时行寒疫也。若四时天令不正,感而为病,长幼相似,复能传染者,此名时气,即时疫也,非伤寒比也。又云:冬时感受寒邪而不即病,伏于身中,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热病。夫温热二病,乃冬月伏寒之所变。即变之后,不得复言寒矣。此外又有风温、湿温,一皆发热,状类伤寒,故医家通以伤寒称之。其通称伤寒者,因发热传变,皆相类也。至于用药,则不同矣。此数种乃仲景所未论,又在痉湿喝三项之外,必须辨之。”

陆长清谈的正是温热病。

温热病包括各种温病、热病。或根据感受热邪的轻重、类别和季令的不同,而分别称之为温病、热病者。

但是,陆长清谈的不仅仅是中医理疗。

实际上,中医一直变,也出现许多医派。

“为什么明末清初出现温病学派,还是在江南一带,这和当时瘟疫流行,当时的环境气候有关。而张仲景的《伤寒论》最早也是和当时三国时期的环境有关,两者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而到了现在,现在江南,特别是东海这里的环境,气候,和三国时期,甚至明清时期的环境气候已经大不一样。”

这一点上,就像东海,东海也一直在变化。

“谈起环境气候的变化,导致中医理论的变化,让我想起一个有些搞笑的事。”

“七月份时期,东海当时正处于酷暑的时候,当时一位扫地的保洁阿姨出现了中暑的症状,被送去一家三甲大医院救治,当时是被当初中暑的状态治疗的。毕竟,大多数人都想到现在七月天,扫地阿姨难道不是中暑?事实上,还真的不是,这位扫地的保洁阿姨,并不是中暑,而是中寒。七月东海不是出现中暑,而是出现中寒,相信在座都没想到,偏偏却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