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铁血青州 > 第五章童试

摞下花荣起早去楚州先不说,单说杨老夫子辞职回家,月先和春桃送到镇外洒泪而别,早有人安排好马车去送杨老夫子回衮州。

目送着马车走远,月先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家里。收拾房间的时候,家人发现在夫子的书桌上有一封信,急忙拿着送给月先说,“小姐,这封信是夫子留给你的。”

月先接过来展开一看,却见夫子龙飞凤舞的一封短信

月先月桥亲启

今年县里必有童试,时间不定,时刻注意官府布告,届时前去,必有所获!

月先让人找来月桥,二商量一下,又去送给姑母和娘亲,“即然是夫子之意,你们姐弟照办就是,也好检验一下多年所学如何。”母亲说。

记得老师曾经讲过,科举考试最早是隋文帝杨坚所创1,兴于大唐。到了宋朝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己经基本形成制度,而且非常完善。

大家比较熟悉的秀才,举人,进士三部曲,是历代文人成功走向仕途的阶梯。其实最初的秀才并不是谁都可以去直接去考的。

考取功名的第一步,录取者统称为秀才,按现在的学历最低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本科。但还不能直接作官,也不包分配。可以自谋职业,比如教学或受聘于县学里的一些职位,以及县衙里的师爷押司等编制之外的工作,但社会地位有明显提高,可以见县官不用下跪,免除摇役等。

多数的秀才是选择继续考取功名,如果下一步中了举人便可以做官了,再往上考就是进士。

现在我们重点介绍的是杨老夫子说的童试。严格的说,童试不算正式的科举考试,充其量只能算一个初级考试,以后还有两个级别,接下来,咱们就逐一介绍一下。

顾名思义,童试在本县的知具组织下进行的一场考试,一般是在前一个月发布公告,让全县各乡镇,各村考生都要提前报名。

考试者不限年龄和职业,但必须要有证明材料,比如说父母,祖父母以及祖上三代的信息,籍贯,还要详细描述自己的体格,容貌,特征等材料。

但是这些材料要有本县的秀才提供证明,才能确保考生本人的考试资格。

大家千万不要小看县试的第一场考试,虽然人人可以参加,但是若没有人提供证明材料,就没有考试资格。据记载,鲁迅先生在十七岁的时候就参加过县试,当时共有四百多名考试者,最后只录取四十人,鲁迅当时的排名是第三十七名,足见其严格和难度。

第二是府试,地点是在本地的州府,就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一般是由知府或知州主持,合格的考生,被称为童生。

从名字上看,一般都觉得是小孩儿的考试,好像也就是中小学级别,但实际上也有几十岁的童生考试者,甚至考了一辈子也没有考过童生的,也大有人在。

第三便是院试,学生考取童生之后,紧接着要参加院试,院试每三年举行两次,主持院试的是省里的学政官员,一般这个差事都是地方上主管教育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厅长。

过了这一关才是秀才,他的身份也随之改变,社会地位开始明显提高,并想享有一定的特权。

但是考取秀才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的,物以稀为贵,因此秀才在社会上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受人尊重,大家都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

范中原来就是秀才出身,但是屡试不中,一直到了五十多岁才考上举人。当时他的岳父并不把他这个穷秀才当回事儿,肆意羞辱,甚至街上的痞子,屠夫之类,都可以欺负他,而他却对此无能为力。

举人就相当于今天的研究生,录取相比秀才少了很多,可见其考试难度之大,吴用和杨老夫子都是秀才身份,就卡在这儿,久试不第,才不得不去教书育人,另谋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