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科幻灵异 > 农家女考公上岸啦 > 第152章 衣锦还乡

第152章 衣锦还乡

要离开京城,余巧月和相熟的人,长公主、房家、宋香等一一辞别。

离开前一晚,于家派人来让余巧月去一趟。余巧月当作没看到,继续收拾行囊。

次日一早,余家一行人离开京城。于老夫人和于大夫人在余巧月出城前,拦住马车。

余巧月独自来拜见两位长辈,“外祖母、大舅妈。”

“你们这就走,不多待些日子。”于老夫人十分不舍得。

“我身上还有差事不能在京久留。”余巧月笑着解释。

“差事要紧。”于老夫人让婆子抬来一箱子,“我给肚子里的孩子准备了些东西。”

“巧月替肚子里的宝宝谢谢外祖母。”余巧月没有推辞收下。

于大夫人想说什么,被于老夫人拦住,“时辰不早,你们快出发。”

“好,外祖母,大舅妈我们先走了。”余巧月行礼拜别两人,上马车离开。

“娘就这么让她们走了。”于大夫人不甘心。

于老夫人看着远去的马车,叹息一声,“于家多享了20年的富贵,够了。”

一路平稳的到达百竹县。接到消息的余根文带着妻儿,等在城门口。在望桂街休息一日,余家三房回到余家村。

余家村人已准备好的炮竹,见到余根武的马车,放炮竹。

余守平带着余根武、余根文挺直腰板下马车。今天余家三房是衣锦还乡。

在余巧月怀里坐不住的骆灿灿闹着让荣毓抱她下车,她要看热闹。

余根武到,余家村的第四块进士牌匾树立起来。

……

三年没有回来,余家村由村发展为镇,余家村是中心。余家村最出名的不是卫生棉作坊。而是村东头的述而书院。

述而书院就是余家私塾。经沈夫子和冯夫子的努力,吸纳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进入书院教导学生。

虽然刚开始被一些只读圣贤书的老学究们抨击。但知县吴郴大力支持,还亲自取名述而书院。

书院刚开始被人嫌弃,但两年后。

在书院学习两年木工技艺的学生,回家就能接活做,不说做的太好,但养活自己没有问题。而那些到师父家去学的,三年才开始学怎么刨木头。

是人都会比较,书院两年、三年就能入门学会一门手艺。送到师傅家里做学徒的,三、五年还在给师傅当长工。师傅心情会教导一点,心情不好打骂都是家常事。

渐渐的不少家长都将孩子送到书院学习。不少手艺人因此恼恨书院,要抵制书院。

书院这时又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书院夫子主动上门邀请师傅们来书院给学生上课,一起研究新的技艺。

如今余家村周边很多学生来此学习技艺,一起研究,发明新东西。

如手推车就是发明出来弥补城里牛马车的不足,载货用的。还有人研究出利国利民的水车,更好的灌溉……

随着书院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注意。当然受到的抨击也更多,这时候蓝野到来,担任了述而书院的院长一职。

有蓝野这位当朝大儒坐镇,没人再抨击书院。书院进入高速发展期。

余巧月了解一切后,郑重向沈夫子、冯夫子行礼,感激他们做的。

三年前自己只是提建议,沈夫子和冯夫子却用三年时间,将提议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