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我的红楼生涯 > 第一百三十章 贾瑜的提议

第一百三十章 贾瑜的提议

无奈的叹了口气,指着他道:“你啊……还真是不让朕省心。

朕这些日子宵衣旰食,忧心匆匆,可有人还净给朕出幺蛾子,你啊!”

贾瑜看着几日不见仿佛又苍老了不少的昌平帝,嘴唇蠕动了一下,只是话到嘴边却又被他咽了回去。

他知道,安慰的话说得再多也不如搞出一件实事让人开心。

他想了想,“陛下,臣知道,这些日子随着蒙古鞑子叩关,东虏围攻沈阳,如今神京城内人心惶惶。

臣有一侧,不但可振奋京城内的民心,还能正面应对那些成天吃饱没事干的言官对微臣的污蔑。”

“是嘛……说说看!”

昌平帝没想到这小子居然还能想出一个点子来,一时间好奇心被勾了起来。

“办法很简单,举办一场阅兵!一场让全神京百姓都能观看的阅兵!”贾瑜不假思索的说。

“阅兵!”

昌平帝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不过嘛……华夏文字的精髓就是,即便你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汇的人,也依然可以通过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这个词。

“对……就是阅兵,也就是类似于观兵,讲武的意思。”

听到这里,昌平帝不禁瞪了这混小子一眼,观兵就观兵,这小子偏偏别出心裁的弄出了一个阅兵的词语。

不过他又回味了一下,发现这个词还是挺贴切的,比起观兵、讲武更贴近。

阅……便是检阅,兵即为士卒,检阅士卒,这就容易理解多了。

对于阅兵这种事昌平帝还是知道的。

华夏自古就有阅兵的传统,最早可以追述到公元前1048年那次著名的”孟津观兵”。

周武王召集诸侯在孟津举行阅兵,当时参加阅兵的诸侯有八百之数。

在会上周武王进行誓师,史称“孟津之誓”。

昌平帝对于阅兵自然是不陌生的,大夏自开国后也有过几次阅兵,不过彼时的阅兵大都只是皇帝和一众文武百官们参加。

现在贾瑜提出了让全神京的百姓都参加,这就有点意思了。

昌平帝犹豫了片刻,“这能行吗?”

“太能行了!”

没有人比贾瑜更清楚一场盛大的阅兵式能对提高国民的信心有多大作用了。

君不见贾瑜所在的后世,无论是华夏还是西方列强乃至大毛等强国,动不动就阅兵。

所谓何来?不就是向世人炫耀武力秀肌肉吗?

目的就是对内安抚百姓,提高国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外就是警告那些心怀不轨的国家,看到老子这沙锅大的拳头没,小心老子揍你哟。

“陛下……至此人心惶惶之际,没有异常盛大的阅兵更能展现朝廷的决心了。

蒙古人和建奴不是想要南下么,咱们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告诉他们。

想打没问题,咱们大夏奉陪到底!

咱们大夏可是拥有亿万民众的,咱耗得起……一旦打起来,担心的应该是东虏和蒙古人才是。”